首页 > 二十四史列传 > 第二十七章【收回国有】

我的书架

第二十七章【收回国有】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地方上的诸侯们无视天子,王城中的贵族们垄断资源。面对大周王朝开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周定公和召穆公这二位千锤百炼的元老级卿士也是毫无办法。毕竟,在祖宗制定的礼法大典中,他俩搜肠刮肚也没能找到只言片语,用来解决当下的“钱荒”难题。
正当所有人都无计可施的时候,朝堂的角落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鼓足勇气,仰视着天子胆怯的说出了八个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的声音很微弱,微弱到连他自己的耳朵都听不真切,这个声音很强大,强大到足以让朝堂上的每个人都感到尖锐刺耳。还是这八个字,却让病入膏肓的周厉王瞬间看了希望,久违的狂热激情再一次点燃了天子的梦想。可惜的是,这个建言献策的小人物却被后世认定为厉王失德的元凶,他便是荣夷公。
荣国,一个存在于现今陕西户县一带的弱小诸侯国,国君虽然和周天子是同宗同族,但长久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周王室的待见。兴许是荣国距离镐京很近的原故,天子的朝堂上倒是能经常见到荣国国君的身影,虽然他们总是远远的躲在朝臣队伍的后面。默默无闻的国君位子传到荣夷公,已经是第六代了。史籍中并没有记载荣夷公最早在朝中的职位,太泽估计顶多是个大夫。
科普一下,大夫是古代官名,可不是现而今穿白大褂的医院大(代)夫。周代的朝堂上还没有出现后世十分熟悉的“丞相”“尚书”等官名。其实周代的中央官员是由地方诸侯担任的,只不过被任命为中央官员的诸侯是不需要在自己封地任职的,他只要将封国交给儿孙打理就行。他们的任务则是陪在天子身边,帮助天子办理中央政务。中央官员也是要有三六九等的,大体上分为“卿,大夫,士”这三个品级。例如威望极高的召穆公姬虎,他的封地其实在遥远的燕国,但他本人却在镐京担任上卿的要职,如果放在今天,他可是军区司令兼任省委书记,还在中央担任副总理,乖乖,是不是权力无边呀!
比起召穆公的权威和地位,荣夷公可是逊色太多了,在论资排辈的朝堂上,他的口无遮拦真的会给自己闯下大祸。正当所有人都在等待天子惩诫荣夷公的时候,周厉王却宣布退朝了。
周厉王看到了救星,看到了希望,虽然他并不知道荣夷公究竟有何高见,但他确定荣夷公就是最后的那棵救命稻草,他一定要牢牢的抓住。
时间就是金钱,周厉王以最快的速度召见荣夷公。荣夷公当然是成竹在胸,他既然敢在朝堂上放肆直言,势必早已经谋划周全。君臣二人在天子的书房里开始了私密的谈话。谈话的内容无从得知,但所有人都能想见,走出书房的周厉王和荣夷公已经双剑合璧了,见血封喉的利刃已经悬在了“权贵垄断集团”的脖颈上,微微的泛着寒光。纵观中国历史,太多杀人不见血的屠刀都是在书房里打磨而成的。
任他天崩地裂,任他石破天惊,该来的终归还是来了。天子决心改革了,而且荣夷公为他制定了改革的纲要。首先,天子要将镐京周边被贵族占有的山川河流全部收归国有,这些地方的产权书上都要加盖周厉王的法人大印。其次,将平民私自开垦的农田全部改为“公田”,虽然允许继续耕种,但国家要征收极高的赋税。连底层的平民也不放过,看来周厉王的确贪婪无耻。这么想也没错,怜贫惜弱历来是国人的高贵品格,否则在过街天桥上也不会看到乔装打扮的乞丐大军了。
可惜这悲天悯人的情怀还是抒发的有些早了。不要忘了,周代可是中国奴隶社会的最高峰。当我们同情平民的时候,还有一个更值得怜悯的群体,也是最为庞大的社会最低层群体,这便是“奴隶阶层”。这是一个没有人类尊严的阶层,这是一个活人等同于猪狗的阶层,这更是一个毫无生存意义的阶层。自己一切的一切并不属于自己,无论自由无论生命。而平民却大不相同,平民可以种地,可以捕鱼,可以打猎,可以自己享有这一切付出所带来的成果。他们也许是辛勤的农民,也许是刻薄的商人,但他们统称为“平民”。
随着天子政令的颁布,所有的人都在心惊肉跳。那些曾经占有山川湖泊的权贵们,财富如水一般源源不断的流进了自家的口袋。那些辛苦耕种的平民们,哪怕再苦再累,至少也能品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现而今,这些财富和喜悦却被周厉王独自霸占了。周厉王,在他们的眼中已是十恶不赦的独夫民贼。
周厉王的改革举世瞩目,更是举世震惊。改革的手段很简单,不过是利用至高无上的王权将小规模的垄断个体大口吞掉,以使周天子成为所有资源的唯一掌控者,成为拥有一切财富的“垄断寡头”。但改革家周厉王忘记了一件事情,经济学家荣夷公大概也忽略了,这就是年终的“分红”。毕竟,大家出来混都是为了求财。所有的统治者们一定牢记一条真理,“与民争利”只是国家短期强盛的伎俩,但“让利于民”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王道。
果然,不到一年的光景,分不到天子红利的贵族渐渐没落了,苛捐杂税更迫使平民在一夜之间变成了的贫农。偌大的镐京城仿佛是烈焰上的一锅热油,愤怒的国人在呼天抢地的诅咒着曾经无比敬爱的领袖,哭爹骂娘的污言秽语在大街小巷中此起彼伏,经久不衰。在西周时期,居住在王城镐京的人们都被称作“国人”,这应该是一个被乡下人百般羡慕的身份,兴许和今天的“北京户口”十分类似。很多书籍在提到“国人”时,总是或多或少的怀有怜悯和体恤之情,仿佛“国人”是被剥削压迫的无产阶级。太泽却不以为然,试问,现而今能在北京的西城宣武买房置地安家落户的,怕大都是非富即贵的名门望族和业界精英吧。反正那离谱的房价儿,小老百姓是连正眼儿瞅瞅的勇气都没有的。
正当所有人都在怨声载道的时候,有两个人却是乐不可支,那便是周厉王和荣夷公。天子的财富在迅速的积累,国家的银库在迅速的充盈。周厉王的改革成功了,最大的功臣当然非荣夷公莫属。终于,曾经站在朝堂角落的荣国国君,第一次和周公召公站到了一起。荣夷公做了上卿,这是天子知恩图报的赏赐。
终于有人坐不住了。朝堂上,担任卿士的芮(瑞)国(今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国君姬良夫最早跳了出来。姬良夫很聪明,他没有去批评贪财好利的周厉王,毕竟那是他的老板。姬良夫很巧妙的找到了突破口,那就是周厉王的狗头军师荣夷公。
“大周王朝就要大祸临头了!”姬良夫的开场白太经典了,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等待着姬良夫后面的陈述。“上天创造了世间万物,同样,上天也将世间万物公平的分给了每一个人。上天的公正不允许任何人加以破坏,否则必然会招致上天的惩罚。”姬良夫先用“天谴”去吓唬周厉王,随即便抛出了“祖宗”这件法宝。“周王室的祖先后稷,不仅文德盖世,他更教会了人们独立生存的方法,教会了人们利用世间万物的本领,因为后稷无私的赐福于世人,所以才为后代奠定了周王朝的基业。”
姬良夫的话,周厉王压根儿就没听进去。类似的训诫,他已经听了三十多年,真的腻了。姬良夫眼见天子无动于衷,只好将矛头对准了靶子。“众所周知,贪财无义的小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如今天子重用荣夷公,可荣夷公就是这种贪财无义的小人。如果天子对小人继续听之任之,只怕大周朝的国运会就此衰败。”
姬良夫的慷慨陈词结束了,他的最后一句“荣公若用,周必败矣”,博得了朝堂上元老重臣们发自心底的喝彩。本来嘛,荣夷公这臭小子,竟然能和我们平起平坐,简直是天大的讽刺。
可惜周厉王不这样想。老子缺钱时,你们这帮老家伙没一个赞助的,现而今老子有钱了,还不是多亏了荣夷公的鼎力相助。你们眼红了,算计着要给老子拆台,想都甭想!
姬良夫的这次直言上谏在很多史书中都能见到,历史在对姬良夫大加赞赏的同时,更看到了周厉王不纳忠言的昏君嘴脸。但历史对于姬良夫的结局却没有交代。兴许他被气急败坏的周厉王关进了大牢,兴许被拖出殿外五马分尸。没有,姬良夫后事如何,下文却是没有分解。太泽觉得,姬良夫的直言敢谏非但没有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恐怕连皮肉之苦也是丝毫没有尝到。中国人在评价古人时总有个误区,非好既坏。若是好人,那一定是个圣德君子,若是坏人,便一定是个大奸大恶。毫无疑问,周厉王是被归到坏人堆儿里的,所以,他所做的每一件坏事都要大书特书,方能彰显周厉王的丑恶本性。兴许姬良夫是个例外,他也许逃过了周厉王的处置,或是周厉王压根儿就没有对他处置。太泽翻看史书得知,芮国是在公元前640年被秦穆公灭亡的。如此说来,假使姬良夫被杀,愤怒的周厉王一定会将芮国的封地封爵一并削去。若真是这样,芮国在姬良夫之后继而延续的二百年又是从何而来呢?
元老重臣对荣夷公已是恨之入骨,周厉王心里清楚得很,他才不要理会这些老家伙的意思。不仅荣夷公要重用,周厉王还要重新起用另一个人,虢(国)国国君姬仲,此人还有另一个称呼----虢公长父。
财大气粗的周厉王不会忘记父王临死前的愤恨。自私自利的诸侯们,天子复仇的时刻到了。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