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列传 > 第六十七章【瓜代无期】

我的书架

第六十七章【瓜代无期】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齐襄公送走文姜,本以为风言风语会就此平息,没想到却越演越烈,人们发扬八卦精神将他与文姜的故事加工润色一番,衍生出各种狗血的版本,这让齐襄公大为恼火却又无可奈何。他迎娶王姬,希望标榜正统,然而黑的就是黑的,描是描不白的。
齐襄公最后想到一个主意,“行义举”,为诸侯打抱不平,让列国知道他是一位有理想、有道德、尊礼仪的君主。他算来算去,把主意打到了郑国和卫国头上,因为这两个国家都发生了君主更替事件,卫国国君卫惠公被逐,郑国国君郑昭公被杀。但是卫国继任的国君黔牟是周天子的女婿,跟他干架不合适。那就选郑国吧,郑子亹年少时,曾经和齐襄公发生争斗,双方还结下国怨仇,齐襄公决定从他身上开刀,为郑昭公“讨还公道”,为自己正名。
郑国曾与齐国结成联盟,多次共同行动,数度互相协助,郑昭公还差一点成为齐国的女婿,改写后面的历史。然而老一代领导人去世后,齐、郑两国渐行渐远,如今声名狼藉的齐襄公迫切需要改变自己的处境,要将黑手伸向曾经的盟友。
但是要干涉郑国还真得费一番心思,经过一代枭雄郑庄公的打造,郑国的军事实力很是强横,后来的郑昭公虽然政治斗争水平不行,可军事素养一点不差,如今的郑子亹手下也不乏能征善战的大夫。经过深思熟虑,齐襄公派人出使郑国,邀请郑子亹在首止(在今河南睢县东南)会盟。
郑子亹接到国书,欣喜若狂,“齐侯下交,吾国安如泰山矣!”他决定带领高渠弥和祭足一起参加会盟,以表示对于齐国的重视。祭足劝他不要去:“齐侯此人凶狠残忍,突然提出会盟,必然是有奸计,再说他一直念着先君昭公的好处,怎么会对您如此热心呢?”郑子亹没有听祭足的,毕竟子突还在虎视眈眈,为了郑国的将来,一定要去。
事实证明郑子亹也不是一个成熟的国君,他把希望都寄托于大国外援上,而忘记了自身实力才是被人重视的资本,而且他缺乏政治敏感性,把陷阱当做所谓的机遇。
首止,宾主就位,仪式将要开始。
齐襄公忽然抓住郑子亹的手,大声质问:“贵国先君昭公,究竟因何而死?”
郑子亹大惊失色,这个时候齐侯提起此事显然是居心叵测。
陪同子亹的高渠弥急忙上前一步,正色道:“先君因病去世,此事怎敢烦劳齐侯过问!”高渠弥的意思很明白,我郑国的事情与你有何关系!
齐襄公冷笑道:“听说昭公不是得病去世,而是遇到了强盗被害的!”
高渠弥知道掩饰不过去,就说:“先君原本有病,又遇到强盗,受了惊吓突然去世。”
齐襄公又问强盗抓住了吗?
高渠弥回答:“尚没有,不过正在查访。”
齐襄公大喝一声:“弑君之贼就在眼前,还用得着查访?寡人今天就要主持公义,为昭公报仇!”话音刚落,埋伏在两旁的侍卫一起上前将高渠弥拿下。
郑子亹这下子懵了,他战战兢兢道,这都是高渠弥的主意,与我无关!
齐襄公冷笑,“既然知道是高渠弥干的,为什么不去讨伐逆贼?这些话你到地下跟昭公说去吧!”
结果,郑子亹被乱刀砍死,尸体被草草安葬在东门之外。高渠弥被五牛分尸,首级被高挂在南门之上,他也成为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被五牛分尸的人。
随后,齐襄公派人出使郑国投递国书,说明齐国为郑国主持正义,讨伐逆贼,愿郑国改立新君,重修两国友好关系。
郑国朝堂,大夫们商议立谁为君,叔詹提议到栎地迎回郑厉公,因为他是郑厉公的儿子。当然这遭到祭足的反对,“出亡之君,不宜再辱宗庙!”祭足迎接了出奔陈国的公子婴回国即位,这位公子婴最后也没有谥号,因此史称郑子婴。他依然命祭足执政,修政恤民,饱经嫡庶之争困扰的郑国终于得到了些许的安定。盘踞栎地的郑厉公筹划许久,终究没有敢轻举妄动。
“安定”了郑国后,齐襄公又将矛头指向纪国.吞并纪国是齐国数代君主的夙愿,当年齐僖公因为伐纪失利郁郁而终,临终前又一再嘱托齐襄公一定要灭掉纪国,否则死后不准进入太庙。另外,齐襄公伐纪还有一层深意,就是借机敲打威慑鲁国,因为纪国一直以来都是背靠鲁国得以存国的。
齐襄公亲率重兵攻袭了纪国,接连夺取了纪国的郱地(今山东临朐境内)、鄑地(今山东昌邑境内)、郚地(今山东安丘境内)。
两年后,公元前691年,纪侯的弟弟纪季投降齐国,将自己的封地酅地(今山东东阿一带)献出,齐襄公乘势出兵纪国,并扬言有敢救纪国者,齐国将先讨伐他。
这摆明了是说给鲁国和郑国听的,当年就是这两个国家联手击败了志在必得的齐僖公。
如果纪国被灭就预示着在山东半岛齐国将会一端独大,那么以后鲁国的日子就难过了。所以你说归你说,我做归我做,鲁庄公依然派出使者约郑国一同出手,然而此时的郑国已经比不得以前了,郑子婴推辞了,他有后顾之忧,子突还在栎地虎视眈眈,随时等待着反扑的机会。独自应对的鲁庄公顿感底气不足,他带领鲁军行进到与郑国交界的滑地,大军留宿三天后又返回了鲁国。
鲁国半途而返,纪侯欲哭无泪,他知道仅靠纪国是无法独立对抗齐国的虎狼之师,但是他实在不愿亲手把祖宗的江山拱手让人.于是纪侯做出了一个决定,将国家交给弟弟纪季,然后在宗庙大哭一场,最后趁着夜色出城,不知所终。
纪季本身就已投降,纪侯这么做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不能有尊严地阻止,那就有尊严地投降吧。接过托付的纪季召开会议:“为国家死和保存社稷哪个更重要?”
大臣们回答:“祭祀为重!”
纪季叹气:“只要能保存社稷,我又何必在意屈辱呢?”纪季写下降书,提出希望能够保留宗族祭祀。
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实现齐国数代国君的夙愿,齐襄公当然同意,当即在纪庙周围划出三十户人家供祭祀所用。
当年曾一度与齐鲁两国三足并立的纪国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鲁国的战略空间被压缩,齐国在扩张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山东半岛的天平彻底倾向齐国。
这一年,公元前690年。
齐襄公凯旋而归,意气风发,文姜早已在祝邱设宴迎接(春王二月,夫人姜氏享齐侯于祝丘),而且用的是国君之礼,两人在祝邱欢会仍不满足,又一同来到禚地寻欢作乐。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不敢归鲁”的文姜非但没有丝毫的收敛,反而越发的恣情肆意,鲁庄公二年也就是文姜从齐国回来后的第二年两人就在禚地私会(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当时王姬下嫁齐国,没过多久就听说了齐襄公的丑闻,她悔恨万分,不到一年就抱病去世了。齐襄公不悲反乐,因为王姬深受周礼影响,品性端正,言行不苟,而齐襄公则是个好色之徒,生平最不喜欢的就是良家妇女。王姬死后,齐襄公更加肆无忌惮,与文姜频频私会,于是《左传》《春秋》中有多次“文姜会齐侯于某地”的记载:到了鲁庄公五年夏,文姜又以慰问齐国军队为由再会齐襄公(夫人姜氏如齐师)。鲁庄公七年,文姜一年之内两次与齐襄公相会,“七年春,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谷。”
齐鲁两国人民实在看不下去了,连连作诗讽刺他们,《诗经齐风》中有一首《敝笱》就是讽喻文姜和齐襄公不守礼法,如同鱼梁上的破篓拦不住不受约束的鱼儿。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
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
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诗经齐风》中还有一首诗《载驱》,是描述文姜与齐襄公幽会往来途中情景的:载驱薄薄,簟茀朱鞹。
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四骊济济,垂辔濔濔。
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
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
鲁道有荡,齐子游敖。
诗中用了许多叠词“薄薄”“济济”“濔濔”“儦儦”,从这些词中足以一窥车内的两人是多么无耻,又是多么张扬,齐鲁民众对于两人是如何厌恶、愤怒又无可奈何。
而且两人在禚地私会,齐襄公居然授意文姜写信召唤鲁庄公前来相会,而鲁庄公居然真的来了。两人居然给鲁庄公丨安丨排了婚事,女方就是齐襄公的女儿,而这个女孩此时才出生几个月,尚在襁褓之中。鲁庄公以长幼悬殊为由推辞,然而被文姜呵斥后居然表示同意了。
我们得理解鲁庄公的委曲求全,这固然跟他本身的懦弱性格有关,却也是一种不得不为之“明智”之举,他意图通过这种“释怨”的方式化解齐国的威胁,以赢得鲁国的生存空间。
当同齐襄公一起田猎时,鲁庄公箭不虚发,九射九中,《诗经》中有一首诗《猗嗟》: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
抑若扬兮,美目扬兮。
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
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
舞则选兮,射则贯兮。
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据说这首诗就是作给鲁庄公的,是歌颂鲁庄公英姿飒爽,箭术高强,一身本领足以抵御外敌保佑国家,可我们再细细品读,就会发现原来这也是一首讽刺诗,人们在耻笑鲁庄公徒有技艺,却不思报仇。尤其是那句|“箭无虚发中靶心,真是我的好外甥呀(不出正兮,展我甥兮)”,简直就是绝妙的讽刺。
当时,还有不少齐国乡野之人低声取笑鲁庄公,说这就是我们国君的“假子”啊!结果被鲁庄公不慎听到,庄公又羞又恼,派人找出并杀掉了议论的人。齐襄公却呵呵一笑,不以为意。所以后人又作诗讽刺:
莫怪野人呼假子,已同假父作姻缘!
老李重申一下,本帖旨在讲述春秋战国的历史,老李热烈欢迎各位朋友畅所欲言。
但是,不要歪楼呀!
老李不愿看到不关乎主题的回复,相信大家也无意如此。
~~瓜代无期~~
虽然齐襄公能够留名历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与妹妹文姜任性妄为的不伦丑闻,同时他也是心狠手辣,性格暴虐无常的,对手下是非打即骂,这些足以令他臭名昭著、恶名远扬, 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否定他是一名很有手段的国君,他先后向鲁国、郑国、纪国、卫国出手,虽然都不光明正大,但都做到了稳、准、狠,也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他的能力是出众的,眼光是毒辣的,对于政事的处理,战略布局都很有一套。
打开地图,我们会看到齐国独特的地缘优势,齐国东南是黄海,东北是渤海,西北是黄河,此三边皆是天然屏障,唯独西南及正南部缺少这样的天然屏障(这也是齐国后来在南部修筑长城的原因),所以,为了遏制东南之路,公元前687年,齐襄公派遣大夫连称和管至父驻守葵丘戍边。
请注意,这个葵丘不是后来齐桓公多次主持诸侯会盟的葵丘,其具体位置一直很有争议。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葵丘靠近齐国边境,且环境恶劣。所以,连称和管至父对于这个苦差事很不情愿,临行前一再请示需要驻守多久?什么时候有人换防?
sitemap